分類: 美食新聞
黃河入海處澎湃綠色動能
渤海灣畔,水碧天藍。站在山東東營廣利港極目遠眺,一座座白色風車隨風轉動,發出的綠電源源不斷送入千家萬戶。不遠處的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內塔吊林立,碼頭上的紅色門機忙碌不停。兩套10兆瓦、重400餘噸的海上風電機組離開廠區後,正準備運往渤中風場。
(受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入《国际航标组织公约》的决定
去年,山東省規劃了渤中等3個大型海上風電基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搶抓機遇,規劃建設了總投資480億元的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東營市廣利臨港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磊告訴記者,該產業園於去年4月份開工,僅一年時間,吸引來中船海裝、金雷重裝、三一重能、天能重工等重點項目陸續投產,全球單機功率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18MW海上風電機組順利下線,建成山東省首個風電設備大型專用碼頭等項目,預計年內可實現產值50億元。
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石油開採及石化工業已有近40年發展歷程,佔全市工業產值的60%以上。爲深入貫徹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堅決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去年以來,東營市着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在將年產原油近30萬噸的300處油井全部退出基礎上,全力支持服務油田勘探開發、增儲上產。同時,堅持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兩條腿走路”,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築牢黃河入海處的生態屏障。
走進位於東營的勝利油田營二井區,一排排光伏板環繞在井區周圍,“風光熱儲”多能互補綜合利用系統源源不斷將光能轉化爲電能,爲日夜耕作的油井提供動能。
作爲保障能源安全的“國家隊”,勝利油田積極構建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供給體系,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陸海風電、餘熱利用、地熱光熱等新能源業務。目前,勝利油田投產新能源項目171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346兆瓦,年發用綠電超4.8億千瓦時,油氣生產用綠電佔比達17%,各類新能源項目年節能14.4萬噸標煤,碳減排53萬噸。
影/台灣新車安全評等TNCAP來了! 8款車將在2023年進行撞擊測試
截至今年上半年,東營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64.56萬千瓦,佔裝機總容量的50.3%。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5%,增速位居山東省第一。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橫琴人壽與上汽金控投資首支綠色能源基金完成註冊備案 規模5億元
橫琴人壽與上汽金控投資首支綠色能源基金完成註冊備案 規模5億元
觀點網訊:10月12日消息,橫琴人壽投資的首支綠色能源基金近日完成註冊備案,規模5億元。
差距太大!以巴衝突結局已註定 前空軍副總司令示警這3國蠢蠢欲動
該基金是橫琴人壽投資的首支以戶用光伏作爲底層資產的基金,由橫琴人壽與上汽金控共同合作發起,由恆旭資本管理,用於農村戶用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
據悉,戶用光伏是綠色能源中一種重要類型,過去幾年發展迅速,預計在2021年至2030年期間,我國戶用光伏裝機量將增加超過300GW,市場空間廣闊。本次基金與農戶合作建設戶用分佈式光伏電站,農戶可享有綠色能源發電收益。這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的國家戰略落到實處,切實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
橫琴人壽是經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於2016年12月成立的全國性壽險公司,註冊地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人壽以“守護家庭,讓愛傳承”爲使命,爲新時代家庭的品質生活提供前瞻性保障;爲行業從業人員提供自主自由的職業平臺;爲保險創新、金融創新探索路徑。
momo推「iPhone15 配件大賞」 3C配件買氣飆7成
什麼樣的燃氣熱水器最節能?售貨員:售價不高,但很多人接受不了
什麼樣的燃氣熱水器最節能?售貨員:售價不高,但很多人接受不了
買家電,我們總要關注一下效率。我在買燃氣熱水器的時候問過售貨員,什麼樣的燃氣熱水器最節能。售貨員卻反問我:你能接受得了這種款式嗎?
和多數家電不同,燃氣熱水器的能效標準很高。市面上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二級能效。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什麼樣的燃氣熱水器最節能。
零冷水不節能
零冷水燃氣熱水器,處在售價最高的那個梯隊。它的價格高,所以能效也高嗎?
《电机股》外资看工具机明年H2复苏 亚德客、上银目标价1250、215元
事實恰好相反:不僅不節能,反而會多耗氣。很多人奔着節能去的,買回家才罵罵咧咧的放棄了零冷水功能,只把這種熱水器當成普通熱水器使用。
“零冷水”的原理是:給熱水管道里的水加壓,把裡面的冷水循環到熱水器裡進行加熱,並把加熱好的熱水充滿管道。
加壓,需要用電;加熱,需要用氣——“零冷水”功能,是無論我們用不用熱水,熱水器都在工作。因爲只有它不停地工作,才能保證熱水管裡時刻充滿熱水。
所以,爲了節能而購買零冷水燃氣熱水器的人,都失望透頂了!
冷凝式最節能
燃氣熱水器按照排煙方式,可以分成四種:直排式(已經不允許出售了)、強排式(最常見)、平衡式(可以裝在衛生間裡)和冷凝式。
強排式和平衡式燃氣熱水器,它的排煙原理都是一樣的:
天然氣燃燒,產生的廢氣在風機的作用下,主動飄向室外——直排式的被淘汰了,是因爲它裡面沒有風機,廢氣是自然飄散,容易飄到房間裡,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廢氣通過煙管飄向室外,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廢氣裡面還是有殘留的溫度。而且溫度還不低,一般在200℃以上。廢氣被排走了,相當於熱量被浪費了。
熱量被浪費,用專業點的話說,是“熱效率降低”。而“熱效率”,恰恰是燃氣熱水器能效等級的標準。
因此強排式和平衡式的燃氣熱水器,熱效率一般在89%~98%之間。達不到一級能效的標準(98%都達不到一級能效標準,所以說燃氣熱水器的能效標準是很高的),多是二級能效。
冷凝式燃氣熱水器,是在強排式燃氣熱水器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冷凝水箱。自來水先進入冷凝水箱,在這裡,水箱會與廢氣進行一次熱交換,吸收一部分廢氣裡的熱量。
經過熱交換後的廢氣,溫度不會超過100℃(一般是80℃以下)。
因此,冷凝式熱水器的熱效率很高,往往能達到100%以上。
但也有缺陷——
在熱交換的過程中,冷凝水箱的外面溫度過低,就會產生冷凝水。所以冷凝式燃氣熱水器,會和空調一樣,在使用的時候排放冷凝水。
還不能和空調一樣向外排,而是排放到室內。所以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的外面有一根明裝的冷凝管,需要用戶自己找地方排水。
很多人就是因爲這一點,纔不得不放棄了冷凝式燃氣熱水器。
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的熱效率
再见马琳!再见王皓!国乒最强教头崛起,亚运4金1银征服刘国梁
說完了這些,可能有些人會感到意外:熱效率怎麼能超過100%呢?難道燃燒一份天然氣,能產生超過1份熱量嗎?
這其實是和燃氣熱水器的觀察對象有關:
熱量,分爲顯熱和潛熱。燃氣熱水器,只觀察顯熱——燃氣燃燒產生熱量,會有一部分熱量被熱水吸收,這部分就是顯熱;另一部分隨着廢氣排走,這部分屬於潛熱。
燃氣熱水器的熱效率,只觀察顯熱:即燃氣燃燒產生了一份顯熱,有沒有讓水升高一份溫度。
冷凝式燃氣熱水器,把潛熱也利用起來了。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就會發現“燃氣燃燒產生了一份顯熱,水溫卻上升了不止一份溫度(實際上是潛熱也讓水溫上升了)”。
我們假設汽車加一箱油,可以跑500公里,這個比例是100%。跑不到500公里的車,它的效率就達不到100%。
但是汽車的油箱、管道里還有殘留的油,這部分損耗被我們忽略了。有一天我們把殘留的油利用起來了,加滿一箱油,就可以跑520公里,比例就超過了100%。
中俄合作再生變數,蒙古力挺烏克蘭後,掐斷中俄天然氣項目?
要深入瞭解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回溯到目前中俄合作的“東方聯盟”天然氣管道項目。這個項目最初的規劃是從俄羅斯境內出發,途徑蒙古國,將大量天然氣輸送至中國。一旦項目完工,每年將輸送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對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具有巨大潛力。然而,這一初步路線途經蒙古國,引發了不小的不確定性。
尤其在俄烏衝突時期,蒙古國的政策態度逐漸向西方傾斜。一開始,蒙古採取了類似於中國的客觀公正立場,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然而,一次由蒙古國民主黨主席、前總統巴特圖勒嘎發表的演講改變了這一局面。他公開批評了俄羅斯的行爲,強烈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的行動。這番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迫使俄羅斯重新評估天然氣管道的路線。畢竟,一旦再次途經蒙古,蒙古國可能會在政治上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切斷天然氣供應,這對中俄雙方都將造成巨大損失。
而對於中國來說,蒙古國一直保持着冷淡的姿態。回顧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購買蘇-27戰鬥機時,蒙古國曾阻止這些戰機經過其領土。當時,俄羅斯已不再像蘇聯時期那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蒙古國似乎趁機強硬地表態,以俄羅斯未提前通知蒙古的方式,拒絕了要交付給中國的蘇-27戰鬥機和運載蘇-27零部件的伊爾-76飛機的過境請求,給中國引進蘇-27戰鬥機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不僅如此,蒙古國還進行了一系列慷慨的捐贈,包括捐贈了5080萬歐元,以及今年無償捐贈了1400萬歐元。這些慷慨援助的背後動機令人深思,也表明了蒙古國態度的急轉直下,對中俄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綜上所述,普京在遠東地區發展會議上的表態背後,是一個複雜的地緣政治故事。中俄的天然氣管道合作涉及多方利益,而蒙古國的態度變化又增加了不確定性。在全球政治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俄兩國必須認真評估地區局勢,靈活應對,以維護各自的國家利益。與此同時,地區合作的穩定也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和理解,才能確保能源輸送的順利進行,爲地區的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出光IFG潤滑油:綠色駕駛與卓越性能的融合
隨着環保觀念的普及和技術的發展, 傳統的潤滑油表現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排放標準和汽車製造商對燃油經濟性的要求,而出光公司便憑藉着其百年研發歷史的積累,給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IFG系列潤滑油。
潤滑油雖小,但其卻扮演着提高發動機性能、節省能源、降低碳排等關鍵角色。出光縱理優質全合成油這一全球發展趨勢,創新研發推出了全新IFG系列產品,使得更多車主可以享受到出光高品質的產品,從而改善了駕駛體驗。
出光IFG系列潤滑油能最大程度減少發動機裡的摩擦,及時滋潤配件,使燃油經濟性達到新高度。在全新的APISP標準下,出光IFG系列潤滑油的性能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全面升級。
IFG系列潤滑油在達到低粘度的同時,通過獨特技術與專業配方保證了發動機的長期保護作用,增長了其換油週期。立體全保護系統,給發動機穿上了“保護衣”,減少了磨損的發生,而且其清淨性能超出了GF-6標準,能有效防止油泥生成,持久保持發動機的清潔度。
IFG系列潤滑油的另一個看點在於它集五大防護技術於一身,即流動性、適應性、平順性、響應性和耐久性,使其能適應各種行駛環境下保護髮動機,讓消費者盡享一次性的購油體驗。該系列產品也憑藉穩定的保護和佳媚的燃油經濟性,受到了日車車主和其他消費者的廣泛關注與青睞。
在全球環保趨勢推動下,以“更智能”爲主導思想的出光,平衡好經濟效益與環保性,給消費者提供與衆不同的駕駛體驗。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出光會聯手汽車行業,以創新可行的潤滑油科技,就如IFG系列潤滑油,這條路將無限延展。
出光IFG系列潤滑油受益於“低粘度也能更多保護”的理念和五大優勢,做到了真正尋求發動機卓越性能的線條。它是出光全球領先地位的見證,也是出光對消費者做出的持久投入和永久承諾。
寒冬之下這些出海品牌賣爆了,靠的不只是供應鏈!
2022年快要結束,然而冬天卻尚未過半,身處南方的小編全靠羽絨服和熱水袋熬過一波又一波寒潮。
每年下半年,無論在海內外市場,冬裝和各類禦寒用品都是當之無愧的熱門品類,尤其是對於正在經歷“史上最冷冬天”的歐洲。
聯合國氣象機構稱,今年全球都將面臨十分罕見的“三重拉尼娜”現象,簡而言之,就是冬冷夏熱的情況會更加極端。
因此這個冬天北半球大多數地區或將經歷十分難熬的寒冬,對於身處能源危機、面臨高昂天然氣費用的歐洲人民來說更是如此。
今年下半年各類禦寒用品在歐洲市場格外受歡迎,8月份,歐洲五國亞馬遜電熱毯銷量激增,達到8.7萬件,總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環比增長233.2%。(數據來自魔鏡市場情報)
而在TikTok上,#tiktokgetyouwarm 、#winterfashion等話題熱度也極高,羽絨服這類禦寒硬貨也成爲歐美消費者的最愛。
今天小編就將帶大家瞭解在這個充滿商機的寒冬,有哪些出海品牌脫穎而出,而它們的出圈靠的可不只是強大的供應鏈!
隨着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增加,冬天也越來越冷,電熱毯已經成爲海外用戶的冬季愛用物。
近年來全球電熱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Custom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熱毯市場規模達到8.3億美金,並將以8.4%的年複合增長率逐年擴大,在2030年超過16億美金。
對於今年面臨能源危機的歐洲消費者來說,電熱毯更是“續命好物”。小編在開頭提到的歐洲亞馬遜電熱毯銷量激增,其中很大一部分產品就來自於中國。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電熱毯395.9萬條,而出口美國的電熱毯數量更是高達855.8萬條,而中國商家也並不僅僅以出口供貨商的身份出現在海外市場。
無錫尚佰環球旗下的家紡電商品牌Bedsure就是歐美電熱毯市場的佼佼者,位列歐洲電熱毯市場第八名;根據2021年亞馬遜公佈的第一季度暢銷類目排行榜,Home & Kitchen是第二暢銷的品類,Bedsure則是該類目下排名第一的品牌。
Bedsure充分發揮了中國廠商的供應鏈優勢,深入產品研發,在大多數品牌更側重產品外觀設計的海外家紡市場走起了強調功能性的實力派路線。
Bedsure觀察到消費者對於家紡產品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皮膚敏感和有風溼病的人羣對家紡產品往往更加挑剔。
針對這些難點,品牌圍繞用戶的舒適度研發出多款產品,其中就有我們今天討論的電熱毯,Bedsure甚至推出了可以穿在身上的披肩式電熱毯,這也成爲了品牌與其他同類產品差異化的賣點。
然而做好產品研發只是第一步,Bedsure能登頂亞馬遜傢俱類目,社媒營銷是它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
Bedsure的TikTok官方賬號擁有7.3萬粉絲,日常發佈的內容包括產品的使用介紹、解說和消費者的居家使用場景,還有針對睡眠的建議。
品牌官方發佈的內容非常具有針對性且實用,能夠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且視頻封面高度統一,呈現出十分簡潔舒適的視覺效果。
在紅人營銷方面,Bedsure也是卯足了勁,在TikTok上邀請衆多紅人推廣產品。#Bedsure相關話題下積攢了不少紅人推廣內容,播放量更是超過1500萬。該話題下的內容也十分多樣,有牀品測評,還有睡衣變裝秀和電熱毯試用,紅人推廣的內容也更側重於產品的舒適感和實用性。
Bedsure選用的紅人來自各個領域,並不拘泥於家居生活類博主,還有時尚、喜劇和健身類博主。畢竟人人對於家紡類產品都有需求,這樣的推廣策略能夠使品牌觸及到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在紅人量級方面,從百萬博主到KOC,品牌都不放過。Bedsure與擁有830萬粉絲的滑板少女Avery Cyrus合作進行產品推廣,向路人和流浪漢送出免費毛毯和睡衣作爲愛心禮物。
這一營銷動作獲得了粉絲們的一致好評,也爲Bedsure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與此同時Bedsure也與衆多KOC合作進行產品測評,或是拍攝將Bedsure作爲禮物送給親友的溫情視頻。
這樣的內容對於用戶來說更加具有信服力,也能夠將品牌形象與“溫暖”、“溫情”這一類關鍵詞聯繫起來,不得不說是非常具有巧思的品牌策略。
Bedsure的出圈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品牌的產品實力和紅人營銷的更多可能,出海品牌在不斷打磨產品的同時,也要藉助具有策略性的紅人營銷提高品牌曝光度、建立品牌形象,以追求更長遠的發展。
羽絨服是寒冬裡的禦寒神器,談起在海外略有名氣的羽絨服,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是Moncler、Canada Goose和Aritzia,但跨境電商行業的從業者或許有所耳聞,來自中國嘉興的羽絨服品牌Orolay已經在海外火了4年!
Orolay的羽絨服款式或許在國內消費者看來不過是幾年前流行過的款式,有些平平無奇。但就是這款羽絨服讓Orolay連續幾年霸佔亞馬遜冬季羽絨服暢銷榜,2021年月均銷售額就達到了400萬美元。
Orolay的成功秘訣,便是過硬的質量和超高的性價比。對於北美的硬核消費者來說,羽絨服就要夠厚夠保暖。Orolay在產品質量上嚴加把關,對於用戶來說“厚實”、“溫暖”就是Orolay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Orolay的均價在140美金左右,而Aritzia、Canada Goose等歐美主流品牌的羽絨服價格則在幾百到一千美金不等。搭配過硬的質量,Orolay在價格上的競爭力連Uniqlo都要甘拜下風。
對比起其他花重金做紅人營銷的出海品牌,Orolay的出圈路徑十分特殊。
2018年Orolay最開始在紐約上東區的一批名媛和潮人中流行,有錢人的心思實在太難猜測,或許是因爲名牌穿膩了,所以想穿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衆品牌”。
總之由於Orolay的設計和質量深得富婆們的歡心,這款羽絨服很快便稱霸紐約街頭,被紐約時報和Buzzfeed、Glamour、Business of Fashion等時尚博客報導。
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不容小覷,“Orolay稱霸上東區”這樣的說法很快傳遍全美,以紐約爲時尚風向標的消費者們也紛紛開始購入這款羽絨服,Orolay甚至被稱作Amazon Coat,成爲當之無愧的潮流單品。
被頭部媒體和時尚博客報導後,Orolay便常年穩居亞馬遜銷量寶座,每到冬季,Orolay就會被時尚編輯們再一次拎出來進行報道,影響力和知名度一直維持到了今天。
Orolay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出海品牌出圈的另一種可能——軟文營銷。儘管最開始是因爲產品的硬實力讓記者和時尚編輯關注到Orolay,但不可否認主流媒體和知名博客網站的報導對品牌火遍全美有着不可忽略的助推作用。
出海品牌在考慮網紅營銷的同時,不妨也嘗試與在某一領域擁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媒體平臺進行合作。
軟文營銷能夠幫助品牌在海外打開知名度,有了權威媒體的背書,對於出海品牌的長遠發展也大有益處。
深耕海外市場、擁有海量媒體雜誌資源的SocialBook能在雜誌上刊、軟文營銷等方面爲有想法的出海品牌匹配最優資源!
Bedsure和Orolay在冬季用品賽道上的成功爲我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營銷思路,但其背後的邏輯或許是相同的:出海品牌在培養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不能忽視營銷對於在海外市場破圈的重要性,打出產品+營銷的組合拳,才能夠更好地融入本土市場。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來了
撰文/ 錢亞光編輯/ 黃大路設計/ 趙昊然
來源/ 華爾街日報、日經新聞、Nature Portfolio、Geo Spatial World、Dezeen、Engadget;作者:Corey S. Powell ,Elizabeth Gibney等
在太空中捕獲太陽能並將其傳輸回地球,是人類幾十年來一直的夢想,歷經多種嘗試之後它進展緩慢。要麼是因爲需要鉅額投資,要麼是因爲沒有足夠先進的技術,要麼是因爲沒有人作出政治或商業決策來推動如此宏大的項目。
而在這個“萬物無線傳輸”的時代,工程師們正試圖完成“斷線”的終極行動:在太空中將太陽能以微波形式傳輸到地面,不需要任何電纜。
半個多世紀(參數丨圖片)以前,《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爲《來自太陽的能量》的文章,闡述了長距離無線輸電的基本原理。
而天基太陽能(Space-based Solar Power,簡稱SBSP)概念最早在1968年由捷克裔美國科學家、NASA工程師彼得·格拉澤(Peter Glazer)提出,其原理是將太陽能電池板發射到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以用於發電。在這個過程中,電池板接收到的太陽能需要轉換成微波形式,然後發送到地面接收站,再將其轉換成電能。
天基太陽能實現原理
與地面上的太陽光能容易受到環境條件波動影響相比,天基太陽能具有多種優勢。例如,它可以全天候運行、收集來自太陽的能量輻射;由於高度足夠,雲層也不再成爲干擾因素;在傳輸到地面接收站後,它也允許在電網之間靈活、快速地調度電力。因此,天基太陽能被普遍認爲代表着一種潛在的無限可再生能源供應。
現在,這種利用太陽能的方式終於要經受實際考驗了。
6月1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宣佈,今年1月3日該校的一個研發團隊發射的“天基太陽能演示器一號”(簡稱SSPD-1),已將微波束的一部分能量發送到了地球的接收器上。它於5月啓動,並開始發回令人鼓舞的早期結果。
加州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師Ali Hajimiri是天基太陽能示範項目的負責人之一,他站在兩代微波發射技術發電機之間:右邊是最早的設計,左邊是更新的、更輕便、靈活的版本
“人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加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師Ali Hajimiri說,他是該演示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或許有辦法讓這成爲現實。”
SSPD(Space Solar Power Demonstrator)項目創始於2011 年,由當時加州理工學院董事會的終身成員 Donald Bren與加州理工學院當時的校長 Jean-Lou Chameau共同創建。
Bren是歐文(Irvine)公司的董事長、房地產開發商、慈善家。他和他的妻子在過去十年裡,向加州理工學院捐贈了1億多美元資助該項目,而Northrop Grumman公司則提供了另外的 1250 萬美元。
許多年前,Bren被《大衆科學(Popular 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關於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的文章迷住了。他說:“我一直夢想着來自太空的太陽能能夠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最緊迫的挑戰。”
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建造的SSPD-1正在開展在軌測試。圖片來源:Caltech/Space Solar Power Project
今年1月3日,SSPD-1通過SpaceX Falcon 9火箭發射升空,並由Vigoride航天器(由航空航天公司 Momentus 提供)部署。
曼晚主编:滕哈赫否认曼联陷危机是错误判断 马夏尔表现反复无常
如何從太空發射採集到的太陽能
工程師們一直希望在同步軌道上收集清潔、廉價的太陽能,並將其發回地球。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小組目前正在測試超輕結構和柔性電子器件,最終可能使這一想法成爲現實。
“這種能量傳輸技術與手機無線充電的技術基本相同。”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簡稱NRL)高級項目組負責人Chris Rodenbeck說。
2021年,Rodenbeck和他的合作者在馬里蘭州Blossom Point陸軍研究基地,從發射機向1000米開外的接收器發送了一束1.6千瓦的微波(類似用於Wi-Fi信號的微波,但頻率更高)。研究人員說,他們使用微波是因爲其可以在空氣中自由傳播,不受天氣影響。然而,目前還沒有人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完成過類似的壯舉。
NRL一直在用麪包條大小的裝置——光伏射頻天線模塊(PRAM)在太空中試驗能量傳輸技術。它搭載在美國空軍的X-37B航天飛機上,在去年返回地球之前,它有效地將陽光轉化爲微波,但實際上並沒有將微波傳輸到任何地方。
赵露思米兰机场巧遇王源! 「挥手喊掰掰」网激动:怎么认识的?
Rodenbeck正在進行一個名爲Arachne的後續項目,由俄亥俄州代頓市的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運營。Arachne是爲了解決更具挑戰性的任務而設計,即從同步軌道向地面基站傳輸電力。這個項目計劃於2025年啓動。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Chris DePuma正在監測光伏射頻天線模塊(PRAM)的性能。它最近登上了X-37B太空飛機,進行了用有效方法將太陽能轉化爲微波的實驗。攝影:jonathan steffen/美國海軍
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正試圖通過同時測試多種成本更低的技術來加速這一進程。加州理工學院示範項目的關鍵部件之一,是一個名爲MAPLE的能量束髮射器樣機,MAPLE是Microwave Array for Power-transfer Low-orbit Experiment的縮寫,意爲用於低軌道能量傳輸實驗的微波陣列。
Hajimiri說,這個裝置會產生微波,並將它們從衛星的一個部分傳輸到另一個部分,點亮兩個LED測試燈。雖然行進距離很短,大約只有30釐米,但這是第一次有記錄的太空能量傳輸演示。該裝置還向地球傳輸了微波,並被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面探測器接收到。
目前MAPLE實驗只是在太空中試圖單獨點亮每個LED,並來回切換測試,且該實驗也不是密封環境,也能考驗是否能撐過太空惡劣環境,包括寬溫度波動和太陽輻射。
MAPLE有一種新穎的模塊化設計,可以將太陽能收集器和發射器組合成一個獨立裝置。這種方法可以幫助解決建造太陽能衛星最令人生畏的障礙之一——令人震驚的尺寸要求。要達到地球上一個中型發電廠的發電量,一顆太陽能衛星至少需要2.6平方公里的集光面積。
這種太陽能發電方式也不便宜,畢竟要把太陽能板發射到太空,均化成本(LCoE)落在每度電1-2美元之間,幾乎是美國零售電價的6倍。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並沒有試圖一下子建造如此龐大的結構,而是設想將許多小型的收集器-發射器串在一起,形成可擴展的結構。
北航有404名学生退学!教育部怒了: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它們將一起工作,不需要複雜的佈線和沉重的中央天線。“這是一個範式的轉變,”Hajimiri說。“我用的比喻是從一頭大象到一羣螞蟻。”
每個SSPP單元重約50公斤,與通常重量在10到100公斤之間的微型衛星相當。每個單元摺疊成體積約1立方米的包裹,展開後,其直徑約爲50米的物體,一側是太陽能電池,另一側是無線電力發射器。
加州理工學院的另一項實驗,提出了一種輕便、簡單的方法,來將整個收集太陽能的衛星連接在一起。
加州理工學院的航空工程師Sergio Pellegrino領導了另一項示範實驗,他已經開發出了0.01克/平方釐米的可擴展空間結構。樣機被裝在衛星上的一個緊實的圓柱體中。它可以彈出,形成一組穩定的方形框架,面積大概是1.8米×1.8米。“這是我們對結構和機構進行測試的最小規模。”Pellegrino說。
像MAPLE一樣,它的設計可以擴展到大得多的尺寸。“這是一個會正常老化的系統,”Pellegrino補充道。“如果出現故障,例如碰到微小隕石或類似的東西,可能只是是一個較小的、局部的損壞,而不是全局性的損壞。”
加州理工學院的MAPLE能量束髮射器樣機,最近在太空中進行了首次可感知的能量傳輸,機載網絡攝像頭對其進行了監控。右邊的發射器產生一束可操縱的微波,並將其對準左邊的接收器,接收器將這些微波轉化爲電能。兩個LED亮了起來,證明實驗成功了。圖片來源:太空太陽能項目/加州理工學院
爲了將能量傳送到地球,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將採用與Blossom Point實驗相同的方法。太陽能衛星將電能轉換成微波信號,並將其傳輸給接收器——在這種情況下,在地球上的接收器可能在數百或數千公里之外。接收器將收集微波,並使用電子設備將微波轉換回電能。大多數太陽能衛星理論上也使用這種方法。
然而,對於這些來自太空的太陽能到達地面後的用途,衆說紛紜。
NRL的Rodenbeck看到了天基太陽能在軍事方面的用途,比如將能量傳送到作戰地點,這樣作戰部隊就不必依賴脆弱的燃料卡車車隊。
Hajimiri的設想是,製造一個城市街區那麼大的柔性天線,在自然災害發生後提供緊急能量傳輸,或者爲撒哈拉以南非洲偏遠地區等沒有電網的地區供電。
歐洲航天局Solaris 天基太陽能項目的負責人Sanjay Vijendran正在制定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建造一批太陽能衛星,直接向歐洲電網供電。“我們希望爲減緩氣候變化做出重大貢獻。”他說。
將天基太陽能帶給大衆,不僅需要大量的衛星,還需要大量的地面接收天線場。根據研究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資助的一份太陽能公司的報告顯示,2千兆瓦的能量束功率需要面積大約65平方公里的接收器。
Vijendran認識到,有必要對所有可能的危險進行徹底調查,從對健康的影響到損害。關於微波安全性的研究有很多,但迄今爲止,基於太空的微波傳輸還不是重點。他說:“人們需要看到每個人都做了自己的盡職調查,並最終證明這些東西是無害的,或者有可能造成傷害。”
還有一個問題是,客戶需要爲太空太陽能發電支付多少費用。羅蘭貝格認爲,這可能是“一種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可再生技術”,但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太空能量發射裝置和其他電子設備成本的下降。
儘管如此,加州理工學院Pellegrino認爲,別無選擇,只能全力以赴地測試這項技術。他說:“我們迫切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而這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
其他國家的研發爭先恐後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努力也得到了推動。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終身會士Raul Colcher指出,如今在歐洲、日本、俄羅斯、中國、韓國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都在進行與這一技術相關的非常積極的研究項目”。
據悉,歐洲航天局的設想是在地球同步軌道大規模鋪設太陽能發電場,它們將由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器——如SpaceX的星際飛船——發射升空,然後再由機器人在太空中組裝。這個研究計劃涉及大量機構和組織,包括空中客車公司和薩里衛星技術公司等企業,以及劍橋大學等機構。
歐洲航天局正在研究在軌太陽能電池陣列向地球傳輸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插畫中,藝術家展現了這一能源傳輸過程。圖片來源:European SPS Tower concept
英國已爲天基太陽能(SBSP)技術開發提供了600萬英鎊資金。在這項技術中,地球同步衛星被用來收集陽光,利用陽光產生太陽能電力,並通過無線電力傳輸(WPT)將產生的電力安全、可靠地傳輸回地球。英國希望在2030年進行太空太陽能電站的第一次在軌演示,以便在2040年向其電網輸電。
在小範圍內,SBSP理論此前已經得到證明。2022年9月,空客公司製成綠氫,並通過在兩個站點之間發射36米的微波,使一個模型城市變得栩栩如生,但困難也是存在的。空客公司團隊的Jean-Dominique Coste表示:”如果衛星要收集陽光,它們需要約2公里的直徑才能產生與核電站相同的功率水平。”
早在2013年,中國就開始推動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研究工作,2014年,“逐日行動”項目負責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巖院士團隊提出了歐米伽(OMEGA)空間太陽能電站設計方案。這一設計方案與美國的阿爾法(ALPHA)設計方案相比,具備三個優勢:控制難度下降,散熱壓力減輕,功質比(天上系統的單位質量所產生的電)提高約24%。
2017年中國首個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相關實驗室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掛牌成立,2018年正式啓動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研究項目,這個項目有一個十分中國化的名字“逐日工程”。
2019年1月9日,“逐日工程”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項目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正式啓動。其地面驗證系統位於西電南校區,其支撐塔爲75m高的鋼結構。驗證系統主要包括五大子系統:歐米伽聚光與光電轉換、電力傳輸與管理、射頻發射天線、接收與整流天線、控制與測量。
2022年6月5日,該團隊的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一驗證系統突破並驗證了高效率聚光與光電轉換、微波轉換、微波發射與波形優化、微波波束指向測量與控制、微波接收與整流、靈巧機械結構設計等多項關鍵技術。
早在2003年,日本航天開發局(JAXA)就制定出太空太陽能電站發展路線圖。在2015年,日本取得了一次突破,JAXA的科學家成功地將1.8千瓦的電力傳輸到了50多米外的無線接收器上,相當於一個電水壺所需的能量。
最近,據日經新聞道,一個由日本公私合作組成的夥伴關係計劃於2025年開始嘗試從太空傳輸太陽能。這個項目由京都大學的篠原直樹教授領導,計劃在地球軌道上部署一系列小型衛星,然後嘗試將這些衛星收集到的太陽能傳輸到數百公里外的地面接收站。
日本正在研發的攜帶大規模太陽能收集器的太空太陽能電池板系統
然而,要實現這項技術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即使日本成功地部署了一組同步軌道太陽能板,要製造出能夠產生1千兆瓦電力的陣列(相當於一個核反應堆的輸出),需要的電池板面積相當於一個邊長爲2公里的正方形,所需要花費的預算約1萬億日元。
所有這些項目的核心挑戰之一是,找到一種安全、高效和可靠的方式,將千兆瓦級的能量傳輸到地面,並將其轉換成人們可以使用的電能。
微波束是最受歡迎的技術,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其能在空氣中自由傳播,而不受天氣的影響。雖然與微波爐中使用的微波束類似,但遠沒有那麼集中。
歐盟委員會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從太空射過來的微波束微弱而分散,不會損害人體健康。不過,一些參與這些項目的人表示,要讓公衆接受,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巨浪班——頂級產業鏈創新課程
鈴軒班——頂級供應鏈創新課程
金軒班——頂級營銷創新課程
軒轅之學與里昂商學院共創課程
賈可博士即將這樣“論道”,三天三夜打造汽車“理想國”
電動汽車充電費上漲引發價格焦慮,專家:相比油價優勢仍在
2023 年 11 月 13 日
美食新聞
No Comments
Quenna Humphrey
電動汽車充電費上漲引發價格焦慮,專家:相比油價優勢仍在
上海某公用充電樁充電費價格上浮近九成,鄭州電動汽車公用充電價格普漲,某品牌公用樁廣東區域價格普遍上調……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多地電動汽車車主反映充電費用出現上漲,電價是否將直追油價成爲不少車主的擔憂。
近期,記者走訪本市多個品牌充電站發現,目前北京並未出現充電費用普漲情況。對於充電費用上漲,多位業內專家認爲,這是電價政策調整,以及部分地區充電服務費市場化調整的綜合結果,但電價相比油價仍有絕對優勢。
多個城市公共充電樁電費貴了
最近,北京網約車司機劉先生不時會刷到電動車充電費漲價的消息。劉先生駕駛的是電動汽車,充電價格變化直接影響自己的錢袋子,好在,他自己常去的幾個站點充電價格沒有太大變化。“家附近一個最常去的超充站沒漲價,有的充電站每度電漲了1毛錢左右,但每次充下來也就貴個幾塊錢,感覺不明顯。”劉先生測算,自己每次充滿電花費五六十元,充電大約40度,相當於跑三百多公里,比油價還是便宜不少。
記者也走訪了本市國網、特來電、瓦特瓦、特斯拉等多個品牌充電站,並隨機採訪了多位電動車車主,多數車主表示未出現充電費用普漲情況,僅個別站點的價格有微調。
不過,充電費上漲的消息並非無中生有,上海、鄭州、廣州、廈門等城市下半年以來陸續傳出充電費上漲的消息。今年7月,有上海車主反映,常去的上海虹橋商務區附近公用充電樁價格上漲,同時段電價由每度1.15元漲至2.15元,漲幅近九成。在鄭州,有不少車主反映充電價格每度增長0.3至0.4元。深圳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運營部相關負責人也證實,今年7至9月,廣東區域在充電高峰時段電價和服務費都有一定程度上調。
電價新政與服務費調整是主因
被側錄也不自知 專家:聊天千萬別「視訊裸聊」
爲何上海、鄭州等城市會出現充電費的明顯上浮?多位業內專家分析,目前充電站所公佈的充電費用,基本都包含電價和服務費兩部分。因此,近年來的電價新政和不同企業對於服務費的市場化調整,成爲此輪充電費用變化的兩大主因。
政策層面,今年6月全國實行新的電價方案,用戶用電價格逐步歸併爲居民生活、農業生產及工商業用電三類,有些原本執行大工業電價的充電樁改爲按一般工商業電價收費。當前,所有工商業用戶的用電價格均已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不再實行政府定價。工商業電價隨着上游成本變化而波動,並向用戶側傳導。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也指出,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後,各地開始相繼執行新的分時電價政策。例如,去年年底,上海對原分時電價機制進行了完善,新的分時電價機制將7至9月高峰時段予以延長,由原每天8小時延長至10小時,高峰時段電價較平時段電價上浮80%。目前,我國已有23個省(市、區)出臺了新的分時電價政策,根據相關要求電價上浮幅度不低於20%。
服務費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技術部副主任、中國充電聯盟主任劉鍇介紹,充電市場建設初期,全國各地幾乎都對充電服務費設置了上限。近幾年,北京等多個城市相繼取消限價管理機制,改由市場需求定價,所以充電需求較爲旺盛的地區,服務費會有20%至50%左右的上漲。
理性看待充電費調整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公佈的數據,今年1月至6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爲144.2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爲35.1萬臺。
中职》待3队都夺冠 林智胜冠军戒集6枚
隨着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最初吸引用戶的使用成本優勢會不會消失?劉鍇算了一筆賬,從當前公共充電樁層面看,充電服務費基本爲每度電0.8元至1元,電動車的行駛成本爲每公里0.2元至0.35元;家充樁沒有服務費,電價也更低,每公里出行成本僅爲0.08元至0.1元。“這對比燃油車是有很大優勢的,相信未來也將長期保持成本優勢。”
劉鍇認爲,要理性看待目前充電費用的調整,特別是服務費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可視爲對此前低價策略的回調。“當前,很多充電企業仍無法實現盈虧平衡。根據市場需求定價,企業有利可圖,才能更好爲車主提供優質服務。”劉鍇提出,充電服務費限價措施取消後,如何讓諸如高速公路等剛性需求場景下的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應該是監管側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來 源|北京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201101
聲明:原創文章版權屬臨潁縣融媒體中心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
尋寶奇緣 亦得
三個月體脂狂降5%!嚴立婷靠這樣養出「偶像女團腿」
美食